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孕期,由于血容量的增加,胎宝宝对铁的需求,孕妈妈对铁需要量也增加了,同时还要为即降到来的分娩在自己的小肝脏储备250mg~300mg的铁,以便她出生后肝脏能独立的造血。
如果孕妇饮食摄入的铁没有相应增加,母体的营养成分都是以“胎儿优先”为原则被选择和吸收的,即胎儿优先使用铁,致使母体缺铁并贫血。需要说明的是,孕妇缺铁性贫血很多时候是“生理性”的:是为了供应胎儿的需要,母体的血容量会比正常时增加约35%。所以,孕期妈妈很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
孕期母体生理性变化之一是血液循环系统发生改变
血容量在妊娠第6~8周时开始增加,在32~34周时达到顶峰,血容量增加包括血浆容积(增加45%~50%)和红细胞数量(增加15%~20%)的增加,出现血红蛋白的相对稀释,发生生理性贫血。
孕期贫血的判断标准为血红蛋白
孕妈妈对铁的需要因血红蛋白合成的增加以及孕期为婴儿储备铁的需要而大大增加。(成年非孕妇的血红蛋白值应为:120~150g/L(读作克/升))
贫血分级
血红蛋白:90~110 g/L为轻度,60~90 g/L为中度,30~60 g/L为重度,小于30 g/L为极重度。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坐着的姿势站起来的时候,头会感到眩晕,眼前发黑,要定住站一会儿才能恢复正常的感觉;比起家里其他的人,面色苍白憔悴,甚至指甲和眼底的血色也显得不够饱满充实;而且相当容易疲惫和倦怠;记忆力明显减退,脑力和体力都下降;心悸、气短、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头晕目眩还很有可能导致在户外或楼梯上的晕倒、摔倒等。
严重贫血会使体质虚弱而引起临产时宫缩无力、滞产,甚至引起虚脱和休克。
特殊表现有:口角炎、舌乳突萎缩、舌炎,严重的缺铁可有匙状指甲(反甲),食欲减退、恶心及便秘
对胎儿的影响:
孕妈妈贫血会对胎盘和胎儿供血供氧量不足,常引起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偏小,发生早产或死产。宝宝出生后,也会是贫血体质。
其实当代社会,有很多宝爸宝妈们是不会做饭的,给自己做的饭都不放心,更别提给宝宝做辅食了。这时候就有另一个选择啦,通过超市购买宝宝的辅食。正规超市出售的宝宝辅食妈妈是可以放心购买的,其最大的优点就是方便,并且拯救了“不会做饭”星人。超市出售的辅食品种、品牌、口味繁多,营养全面,也有益宝宝吸收,但唯一的缺点就是,价格略高,有部分家庭可能承受有压力。不过要提醒一句,无论是购买或是自制,爸爸妈妈都不要盲目购买或制作,可以先学习一些辅食知识,或者根据辅食食谱来制作或购买,营养丰富、吸收良好的辅食才能更好的促进宝宝成长。
缺铁性贫血的饮食上适宜吃的:
(1)高蛋白饮食 蛋白质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应注意膳食补充,每日数量以80克左右为宜,可选用动物肝脏、瘦肉类、蛋、奶及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食物。
(2)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动物肝脏、肾、舌,鸭肫、乌贼、海蜇、虾米、猪血、牛肾、羊肾、鸡肝、鸡肫、蛋黄等动物性食品,以及芝麻、海带、黑木耳、紫菜、香菇、黄豆、银耳、黑豆、腐竹、芹菜、荠菜、大枣、葵花子、核桃仁、等植物性食品。
(3)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A,以利于铁的吸收及利用。多吃水果蔬菜,里面的V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
缺铁性贫血不适宜:
(1)忌饮茶,尤其是忌饮浓茶,因茶中鞣酸可阻止铁的吸收。
(2)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素食主义等。
(3)适量脂肪摄入,每日以50克左右为宜。脂肪不可摄入过多,否则会使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及抑制造血功能。